2025-10-08 01:58:20 | 广博教育网
1、20301K金融学。
2、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
3、04020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050103汉语国际教育。
5、050201英语。
6、050202俄语。
7、050207日语。 广博教育网
8、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
9、070202应用物理学。
10、070301化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央部委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55年来已培养5万多名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成为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
学校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校园占地2013亩,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藏书153万册(含电子图书65.4万册),资产总值7.2亿元(不含新校区建设工程待界定资产5.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84万元。新校区投资6亿元,2005年底已全部建成,新老校区已经连成一片,成为融教学、科研、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学园区。
广博教育网(https://www.380853.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辽宁省各高校专业代码的相关内容。
辽宁省内共有多个知名高校,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专业代码,便于学生和家长进行选择和了解。辽宁大学(代码10140)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著称,提供涵盖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的专业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专业代码是什么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专业代码是080414T,开设课程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
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代码是多少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专业代码因不同高校和学历层次(本科、硕士等)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代码示例:一、本科专业代码在本科层次,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通常归属于工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不同高校的本科专业代码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遵循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规范。例如,在某些高校中,该专业的本科代码可能
黎明职业大学各专业代码黎明职业大学的代码为11317,这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职业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机会,设有14个不同的学院,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专注于培养具备扎实工程基础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则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现代制造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工业4.0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浙江大学各专业组代码在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组代码为020231,它属于全日制研究生经济学领域。理论经济学作为其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包括经济思想史(代码020232)、经济史(代码020233)、西方经济学(代码020234)和世界经济(代码020235)。这些专业方向均归属于全日制研究生经济学范畴。经济思想史关注的是经济学的思想发展脉络和关键人物,探索经济学理论的起源和演变。经济史则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代码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具体代码未直接给出,但提供了相关参考信息。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24年在江西省内的招生代码为“8309”,并且该学院有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这一招生批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学院的招生代码,并非直接对应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具体代码。国际通用代码方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苏州大学的专业代码是多少?苏州大学各专业代码如下:理工类:001服装与服饰设计003生物技术004生物信息学005金属材料工程006电子信息类00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08交通运输009生物制药010护理学米011法学012中国语言文学类013英语014财政学015新闻传播学类016数学类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各个专业的代码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的部分专业代码如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代码为04,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代码为03,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代码为24,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代码为0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为17。以下是关于这些专业代码的详细解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的代码在山东为04。此专业主要培养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代码是什么1、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代码是080504T,开设课程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能源、电气、化学、材料、物理、控制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量存储和转化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在储能、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分布式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
2025-06-13 14:07:27
2025-06-16 02:41:02
2024-10-30 02:25:23
2024-03-16 19:40:41
2023-11-11 20:44:05
2023-12-29 09:13:17